女人行经前或者经期中乳房胀痛,乳头痒痛者,属血淤妄行,络脉不暢,虚寒湿躁,内分泌功能紊乱失调,导致经行乳房胀满疼痛。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妇女的常见病。乳房胀痛症近些年来已经成为妇女乳腺结构不良症状中的常见病,也是乳腺恶性病变的前兆。
乳房属胃,乳头属肝,冲脉所在于肝藏而又隶于足阳明胃经,故冲脉与乳房、乳头相关密切。肝气郁结、挟痰湿阻,一遇经前、经期冲仼气血旺盛,郁滞迫满,导致乳络不畅,而致本病发生。常见的有肝郁气滞胃虚痰阻。
性格抑郁,忿怒伤肝,疏泄失司,经前经期冲脉气血冒盛,火盛冲脉,气血郁满,肝脉挟乳,乳络不畅,致乳房肿胀乳头痒痛心情烦乱等症状。
脾为生痰之源,胃为贮痰之器。饮食不节,劳倦思虑,损伤脾胃,或者郁怒伤肝,肝火旺脾,脾虚运化失职,水湿聚而成痰,经前经期冲气偏盛,冒犯阳明,胃脉过乳,冲气挟痰湿阻脉络,乳络不畅,引致乳房胀痛或者乳头痒痛等症。
本病以乳房胀痛随月经周期来潮发作为辨证施治要点,治疗以行气豁痰、疏通乳络经脉为主。
主要证候:经前乳房胀满或者乳头痒痛,痛甚不可触摸,拒按,经行小腹胀痛,胸胁胀满,烦躁易怒,经行不畅,色黯红,舌红,苔薄,脉弦。
证候分析:肝气郁结,疏泄失司,气血不畅,肝血冲脉,经前气盛,气血循肝脉上逆,肝经壅盛,乳络不畅,致使不通则痛,故乳房胀痛乳头痛痒。疼痛拒按者;肝气不舒,气机不畅,烦躁易怒,胸胁胀满。经行小腹胀痛;肝郁气滞,冲任阻滞,经行不畅,色黯红。舌红,苔薄,脉弦,为肝郁气滞之症。
治疗原则:疏肝理气,通络止痛。柴胡、枳壳、炙甘草、白芍、川芎、香附、陈皮。方中柴胡、川楝子、疏肝解郁调经;枳壳、香附、陈皮理气行滞消胀;白芍、甘草缓急止痛;川芎血中之气,配王不留行通络行滞。诸药合用,疏肝解郁,通乳络脉,对乳房胀痛者三至五剂完全消除。若乳房有结块痛甚者,加夏枯草、海藻、软坚散结;肾虚腰痛者,加菟丝子、续断、杜仲。若肝郁化热挟痰者,症见经前乳房胀痛,乳中结块,疼痛拒按,月经先期,量多,色红,质稠,有血块,或者经行发热,治宜疏肝清热,凉血祛瘀,调经止痛。
主要证候:经前经期乳房胀痛乳头痒痛,痛甚不可触摸,胸闷痰挟,食少纳呆,平常白带量多,色白稠粘,月经量少,色淡,舌淡胖,苔白腻,脉缓滑。
证候分析:胃虚痰盛,气机不畅,经前经期气血偏盛,挟痰上逆,壅阻乳络,致使不通则痛,使经前、经期乳房胀满而痛,乳头痒痛;痰湿壅滞中焦,中阳不振,运化失职,胸闷痰多,食少纳呆;痰湿下注,损伤带脉,带脉失约,平时带下量多,色白粘腻;痰湿阻于冲任,气血运行不畅,故经行量少色淡。舌淡胖,苔白腻,脉缓滑,属胃虚痰滞之症。
治疗原则:健胃祛痰,活血止痛。当归、赤芍、川芎、生地、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海藻、红花、香附、丹皮、甘草。方中陈皮、半夏、茯苓健胃祛痰;当归、赤芍、川芎、红花活血祛瘀通络;生地、丹皮凉血行滞;香附疏肝理气;海藻软坚散结。本方健胃祛痰,理气活血,通络散结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