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脊髓炎的论治(中华草药聚福堂)

2016-12-11

            对脊髓炎的论治

            卓远福

中医对本病病因认为是由外感时邪所致,以感受温热邪毒为主。西医对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。脊髓炎大多数病例是因为病毒性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,或者因中毒、过敏等原因没有及时彻底治癒,所造成的脊髓退变性感染、导致炎症而生。其病原主要来源于流感病毒、带状性疱疹病毒、狂犬病毒、脊髓灰质炎病毒,近些年来还有由肝炎病毒导致脊髓疾病的发生。还有一部分患者的病因至今尚无法査明其源头,但是对本病发生病变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不适症状。临床上横断性脊髓炎最为常见,其病变以胸段为主,其次为颈段,腰段及骶段的部位发病。

症状表现:脊髓炎病变从轻到重,从下肢体逐步瘫痪、到自身感觉缺失、膀胱、直肠功能等发生障碍,筋骨不适酸疼感,食欲减退及不正常等。

中医诊断

证:

本病初起有失眠烦躁不安现象,头胀重炫暈,腰背不舒服及疼痛感觉、慢慢发生肢体瘫痪、麻木,排尿障碍等为主要表现,临证时首先应辨明虚实,一般初期多为实证,可见低烧到发热、咽喉疼痛等,继之出现肢体痿软无力,肌肤麻木不仁酸痛感,小便不通、尿频。后期多为虚证,出现肢体痿废,肌肉萎缩,肌肤干燥,麻木沉重,心情烦躁不安,多发恶梦遗尿等症状出现。临床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。

⒈邪郁肺卫

主证:从低烧到发热,头暈头痛,咽喉肿痛,热后突然出现肢体无力,肌肤麻木不仁,由下向上扩展,四肢瘫痪,舌肌痿弱,呛咳不止,吞咽困难,小便短涩,大便秘结,舌质红,苔薄黄,脉浮数。

分析:本证由温热邪毒,侵犯肺卫所致。热郁肺卫,痰结气管、以致发热、咽喉肿痛。肺主气而朝百脉,邪热伤肺,肺热伤津,肌肤失润,麻木不仁。筋脉失养,肢体无力,枯痿瘫痪。肺气闭郁,聚液为痰,阻于气道,呛咳难停、吞咽困难,病巳成型,及早施治。

⒉湿热内盛

主证:内热不表,嗜卧懒言,胸脘痞满,痰雍胸口、肢体痿弱无力,肌肤麻木不仁,刺痛瘙痒,小便不利,癃闭不通,大便秘结,舌质暗红,苔黄边粗,脉滑迟数。

分析:本证由外感温热邪毒,入藏脾胃所致。脾失健运,湿浊内生,毒湿交阻,身热不扬,胸脘痞满。毒入里藏,气血不畅,络脉痹阻,导致肢体痿弱无力。气血不能濡养,致使肌肤麻木,顽痒刺痛。湿热下注膀胱,气化不利,小便癃闭不通,病巳定局,寻求明医救施,促使早日康复。

⒊气虚血滞

主证:肢体瘫痪,痿软难堪,面色萎黄,神疲乏力,夜梦遗尿、小便不通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涩。

分析:本证属虚中挟实,病程偏长者。病久正气受损,气虚则不能运血,血行不畅,痹阻脉络,筋脉失养,则见肢体痿废无力。疾至膀胱,气化失司,致使遗尿、小便不通,病结巳至求医救本。

⒋肝肾阴虚

主证:肢体瘫痪,肌肉萎缩,屈曲拘挛,肌肤干燥,麻木不仁,心闷遗尿,头晕耳鸣,潮热盗汗,舌质红暗,少苔白黄,脉玄细数。

分析:本证多见病程迁延,肝肾不足。病久不愈,损伤肝肾,肝肾精血不足,筋骨失其濡养,致使肢体瘫痪,肌肉萎缩。经脉拘急不利,肢体屈曲拘挛。阴虚火旺者,出现潮热盗汗,心烦口渴等症,治病求本,填精益气施之癒。

概述

脊髓炎在临床上的症状很多,主要是以感觉的缺失、直肠功能发生障碍和肢体瘫痪为主,此时要及时的进行治疗。在确诊脊髓炎时,要进行详细检查。

⒈脊髓造影:常见脊髓弥漫性肿胀。

⒉脊髓CT:与脊髓造影结合应用。可见脊髓轻度增粗,密度不均匀等。

鉴别诊断

⒈脊髓肿瘤:可压迫脊髓,引起运动感觉障碍,严重者出现脊髓横断综合征。但多数病例病情进展较缓慢,不明显,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,易见髓腔梗阻。脊髓造影、CT等检查可明确指向。

⒉椎管内髓外占位性病变:局部血肿、肿瘤、脓肿等均可压迫脊髓而引起与脊髓炎类似的临床表现。但根性痛较明显者,易见脊柱异常弯曲,症状体征明显不对称,或伴有原发病的表现,如硬膜外脓肿的高热等。

3脊髓炎是多发性硬化病的表现。要重视对脊髓炎病人的全面检查,特别是眼底和脑部体征。必要时进行颅内影像检查。

病因分类

感染性脊髓炎

病毒性脊髓炎,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。

细菌性脊髓炎,化脓性脊髓炎,结核性脊髓炎。

螺旋体脊髓炎,梅毒性脊髓炎,脊髓钩端螺旋体病。

寄生虫脊髓炎,疟疾、血吸虫、旋纤毛虫、弓形体虫等。

感染和预防接种后脊髓炎。

原因不明性脊髓炎。

临床分类

急性脊髓炎

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

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,橫贯性脊髓炎、播散性脑脊髓炎。

慢性脊髓炎,病毒性脊髓炎、结核性脊髓炎、梅毒性脊髓炎、肉芽肿脊髓炎、亚急性坏死脊髓炎等。

中医治疗

治法和方药:

本病初期以邪实为主,治疗宜祛邪扶正,解表清热,疏风利湿,益气健脾,兹补肝肾,活血通络。

辨证选方

⒈邪郁肺卫

治法:疏风散气,清肺润燥。

方药:乌梢蛇、欠实、丹皮、毛冬青、葛根、黄芩、桑叶、麦冬、沙参、玄参、蜈蚣、玉竹、生地、黄连。身热明显加知母、石膏;肢体无力加牛膝、独活、桑寄生、丝瓜络;呛咳、吞咽困难加远志、菖蒲、礞石、桑白皮。

⒉湿热内盛

治法:清热利湿,通经活络。

方药:蚕沙、防风、牛膝、羌活、独活、黄柏、防已、崭蛇、水田七、血田七、鸡血藤、蚂蚁、萆薢、苍术、木瓜。发热身重加生石膏、知母、薏苡仁;肌肤瘙痒加苦参、白鲜皮;小便癃闭不通加竹叶、白茅根、木通。

⒊气虚血滞

治法:益气养血,活血通络。

方药:黄芪、党参、鹿茸、龟板、鱉甲、白芍、当归、生地、鸡血藤、桃仁、红花、牛膝。上肢瘫痪加桑枝、五加皮、佛手;下肢无力加木瓜、千年见、钉地根、独活、威灵仙、杜仲;肌肉萎缩加人参、赤莲只、山药。

⒋肝肾阴虚

治法:补益肝肾,强筋壮骨。

方药:知母、龟板、海马、乌枣、白芍、五爪毛桃、鹿筋、肉从容、熟地、牛膝、当归、巴戟天、枸杞子、黄柏。肢体屈曲拘挛加伸筋草、络石藤、三七、丝瓜络;遗尿加桑螵蛸、复盆子、益智仁;肌肤麻木不仁加鸡血藤、全当归、赤芍、红花。

针灸:

上肢瘫痪取大椎、肩俞、曲池、外关、颈5~7夾脊穴;下肢瘫痪取命门、环跳、秩边、足三里、阴陵泉、委中、腰1~5夹脊穴;小便不通取关元、气海、阴陵泉、三阴交。病初得者行泻法,不留针或少留针,每天1次。病久体弱者行平补平泻法,留针15~20分钟,隔天1次,14~20次为1疗程。

推拿、按摩:

病初起者开天门,运太阳,清天河水,退六腑,清板门,清补脾经,运内八卦。每天1次,7次为1疗程;病程迁延者补脾经,补肾经,揉大椎,拿肩井,按揉肩俞、曲池、肝俞、肾俞,拿委中、承山,摇解溪。每天或隔天1次,10次为1疗程。

贴剂:

用药物分子的渗透性,直达病灶,效果明显。

饮食注意事项

⒈加强营养,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。

⒉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
⒊保持皮肤清洁、干燥,保持床单干燥、柔软、平坦;勤翻身;瘫痪肢体保持在功能位置,尽早做被动运动;在骶、踝、肩胛等部位垫以气圈或软垫,并经常按摩,然后用红花浸米酒取液外搽。

保健预防

预防:加强轻柔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预防上呼吸道感染,注意感冒。

中华草药聚福堂   医师:卓远福   电话:13825074409   邮编:511430

地址: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滨江绿园绿翠居一座203号

2013年9月15日稿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