冻疮
卓远福
冻疮
冻疮是由严寒、冷冻、肌肤气血凝滞所致。
〔单方〕甘草
〔异名〕美草、蜜草、国老、灵通、甜草、棒草。
〔主治〕冻疮
〔用量〕300-500克。
〔用法〕将酒糟煎水浸洗患处,反复用多次。
〔解〕冷冻伤皮肤、气血凝滞。症见患处红斑、灼痛、麻木、暖后奇痒等。治宜活血散寒。
酒糟性味:甘、辛、大热。有止寒、发表、温肠胃、活血、杀毒等功效。
〔单方〕麦苗
〔异名〕小麦苗、大麦苗。
〔主治〕冻疮。
〔用量〕500克。
〔用法〕将麦苗煎水后,浸洗。每天数次。
〔解〕因冷冻伤皮肉、气血凝滞。症见四肢麻木、畏寒怕冷、患处红肿痒痛。治宜活血散寒。
麦苗性味:咸、温、微寒。有润滑肌肤、止寒、壮血脉等功效。治小便不通,冬月面、目、手足冻疮等。
〔单方〕生姜
〔异名〕老姜、鲜姜、姜。
〔主治〕冻疮。
〔用量〕1块。
〔用法〕将生姜放在热灰中偎热,切开搽患处。
〔解〕因风寒伤及皮肉、气血凝滞。手足、耳廓,呈红斑片,灼痛。治宜温阳散寒。
生姜性味:辛、温,入肺、胃、脾经。有发表、散寒、止呕、祛痰等功效。
〔单方〕荆芥
〔异名〕假苏、钱芥、香荆芥、四棱杆蒿、姜芥、稳齿菜。
〔主治〕冻疮。
〔用量〕100-200克。
〔用法〕将荆芥煎水,一天洗数次。
〔解〕因冷冻伤皮肉、气血凝滞。症见患处红斑、灼痛、麻木等。治宜活血散寒。
荆芥性味:辛、温。有发表、散风功效。治皮肤瘙痒、冻疮等症。
〔单方〕白芨
〔异名〕甘根、白根、冰球子、白及、羊角七、白乌头儿。
〔主治〕冻疮。
〔用量〕10-50克。
〔用法〕将白芨研末,敷患处。
〔解〕因冷冻伤皮肉、气血凝滞。症见患处溃烂成疮、缠绵难愈、肿痛。治宜活络散寒、消肿生肌。
白芨性味:苦、甘、凉,入肺经,有补肺、止血、消肿、生肌、敛疮等功效。治金疮止血、手足皮裂等。
〔单方〕黄柏
〔异名〕黄檗、檗皮、黄伯栗、黄波罗等。
〔主治〕冻疮。
〔用量〕3-8克。
〔用法〕将黄柏研末,用浮汁调,涂患处。
〔解〕因体内阳气虚弱、血流不畅、受寒邪侵入皮肤。症见四肢麻木、畏寒怕冷、患处红肿痒痛。治宜活血散寒。
黄柏性味:苦、寒,入肾、膀胱经。有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等功效。治泄泻、梦遗、疮肠肿毒、目赤痛等。
〔单方〕苦楝子
〔异名〕苦楝、楝树果、楝枣子等。
〔主治〕冻疮溃烂。
〔用量〕20-50克。
〔用法〕将苦楝子煎水冲洗患处。
〔解〕冷冻伤皮肉、气血凝滞。症见患处溃烂成疮、缠绵难愈。治宜温阳散寒、活络行血。
苦楝子性味:苦、寒、微毒。有清热、燥湿、杀虫等功效。外用治冻疮等。
〔单方〕醋
〔异名〕食用醋、米醋、苦酒。
〔主治〕冻脚疮。
〔用量〕250-500克。
〔用法〕将醋煎热后,烫洗患处。
〔解〕因受风寒使皮肤气血凝滞。症见足面红肿、奇痒。治宜祛寒散淤。
醋性味:酸、苦、温,入肝、胃经。有散淤止血、解毒杀虫等功效。治产后血晕、阴部瘙痒、痈疽疮肿等。
〔单方〕蚌壳粉
〔异名〕蚌粉、蚌壳灰、蜃灰等。
〔主治〕冻疮溃烂。
〔用量〕3-5克。
〔用法〕将蚌壳烧制研末,已溃烂处撒干粉,没溃烂处用菜油调敷。
〔解〕风寒侵入肌肤。症见患处溃烂、疼痛不收口。治宜生肌消肿、散寒润肤。
蚌壳性味:咸、寒,入肺、肝、胃经。有化痰消积、清热燥湿等功效。治痈肿、湿疹等。外用蚌壳有生肌散寒作用。
〔单方〕茄根
〔异名〕茄母、茄科。
〔主治〕冻疮未溃。
〔用量〕150-300克。
〔用法〕将茄根煎水烫洗患处。
〔解〕冷寒风雪伤肌肤使气血凝滞。症见患处红肿、痒痛、有硬结。治宜活血散寒。
茄根性味:甘、辛、寒。有散血、消肿。治脚气齿痛、冻疮等功效。
〔单方〕瓦楞子
〔异名〕血蛤皮、花舰壳、瓦垄子。
〔主治〕冻疮溃烂。
〔用量〕12-25克。
〔用法〕将瓦楞子烧后研末,撒患处。
〔解〕因寒邪入侵肌肤。症见患处红肿溃烂、瘙痒、四肢麻木。治宜生肌散寒、活血化淤。
瓦楞子性味:甘、咸、平,入肝、脾。有化痰、软坚、散淤、消积等功效。治瘰病、冻疮等。